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网页游戏私服 > 正文

40后作家的青春澎湃:他们以勇气和探索照见时代页游变态

时间:2020-11-28 17:36 | 来源:gdsc.net.cn | 编辑:网页游戏私服排行榜

小编导读:“我们这些人可以说是经历了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直到今天依然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很欣慰,大家都基本健在。”评论家毛时安这番风趣的回顾引起了大家的会心笑声。在昨日(11月25日)于上海市作协大厅举行的“青

这种在一代作家身上集体呈现的品质,在评论家于建明看来既是一种使命感,也是一种责任感:“尽管也有苦难,也有不幸和磨练,但是他们身上追求一种光明的东西,或者说是正义感,或者说是责任感。”而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价值观、审美观都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作家们甘于寂寞、埋头创作的定力也是令他感佩的所在:“比如王晓玉老师为了写《你为谁辩护》,跟着律师当了两年助手才下笔,后来又有了《我为你辩护》,这种精神我们要发扬光大。”他对40后作家的这番印象,,在曾于作协工作多年的青年评论家李伟长眼中,也是一份来自于前辈作家的厚礼:“回望文学史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上海文脉的构成,这段文脉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来自于你们——由时间构成,由勇气和探索构成,当然也由一个个具体的作家构成。”在他的感受中,40后作家依然是一群“天真”而“有感伤能力”的作家,他们对于青年作家所构成的意义,恰恰是文学的意义:“当年你们的勇气、你们对现实生活的关切、你们报团取暖的无私情感,这些东西到现在依然珍贵”。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推出
■ 《上海文学名家文库·40后卷》
配图:未标注图为记者摄

40后作家的青春澎湃:他们以勇气和探索照见时代页游变态

原标题:《40后作家的青春澎湃:他们以勇气和探索照见时代页游变态》
屋外细雨霏霏,屋内暖意融融,不时传递着笑声与掌声,氛围轻松惬意。就像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说的,“今天,大家都是来见见朋友,也是对我们自己走过的路的回顾”。的确,叶辛、宗福先、竹林、王纪人、罗达成、王小鹰、王晓玉、谷白、殷慧芬、彭瑞高、张重光……由这些“40后”上海作家自选集组成的丛书《上海文学名家文库·40后卷》中,所展现的是自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他们的创作风貌。无论是小说 、散文、报告文学,还是文艺评论、影视剧本等体裁,无论所写是石库门里的人情世故,还是球场上的奋力拼搏,抑或书斋深处与作家作品的“短兵相接”,他们的写作从未与自己的生活脱节。

40后作家的青春澎湃:他们以勇气和探索照见时代页游变态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海作家作品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更为辽远的意义也逐渐浮现。以毛时安的话来说,这一批作家总的来说是在改革开放的平台上成长起来的,他们的作品当中保留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代页游变态,“有的不是时代页游变态,是时代的呐喊”。“整个新文学史上,上海是作出重大贡献的,作为上海整体性的40年代作家创作,在文学史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多次都在生活的前面。”陈思和认为。以宗福先的《于无声处》为例,这部创造全国演出场次和观众最多记录的话剧在陈思和眼中代表了当时的民心和民情,并推动了整个国家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样的作品只有在上海发生,非常少见。它见证了上海文学在新时期文学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全国人民都牵挂着的重大事件发出了作家自己的声音,这就是良知。”在谈及自己的创作时,宗福先则谦虚地说,回头看,仍有很多幼稚的地方,甚至有很多模糊的地方,“但这部戏是我用自己的真诚和勇气写出来的,是畅所欲言说真话的,写的时候充满热情”。

40后作家的青春澎湃:他们以勇气和探索照见时代页游变态

时钟回拨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如今的这批40后作家当时正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以各自不同的关注角度切入现实议题。他们书写的是个人的经验,是引发共鸣的感受,更是于波澜壮阔时代大潮中的独立思考与清醒审视。最可喜的是,他们至今仍都活跃在创作现场,在艺术探索和内容题材上不断自我刷新,时有新作推出。所以评论家王纪人开玩笑道:“难道我们只剩下回声了吗?难道我们青春不再了吗?”他忆及自己当年与同为年轻人的吴亮等评论家打破规则、探究文艺理论的经历,“我们是一直受到后浪鼓舞的。我们这些前浪没有‘死在沙滩上’,就是因为我们记住我们曾经也是后浪。”用毛时安的话来说,要看到后浪的汹涌澎湃,也要看到前浪曾经的汹涌澎湃:“历史是一个一个环节走过来的,而且老实说,前浪还没有过时,还在唱着青春的歌曲,还在发表作品。”叶辛则希望用时间来证明一切:“历史是会说话的——随着时光的流逝,对作家也好、作品也好,都是会说话的。”
新媒体编辑:张滢莹

“这一套丛书虽然厚薄不一,但是每一本都是沉甸甸的,每一篇都是沉甸甸的,都可以在文学史上留下隆重的一笔。”上海作协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马文运说。在大厅旁的偏厅里,陈列着130多卷的《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收录了十九世纪初期至二十世纪中叶在上海地区出现的267位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的作家代表作。如今《上海文学名家文库·40后卷》丛书的加入,续写了这一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辉煌篇章。“文集延续了这样的一条文脉,形成了我们上海独特的文学传统。这也是中国文学、上海文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黄金时代给我们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和文学传统。”
“这批作家的写作有一个特点:关注现实和现实背后的人。在共和国发展的进程中,许多现实问题就摆在你面前,对他们而言,可以说‘现实造就文学’。”杨扬表示,“他们这一代作家关注现实,将现实反馈到他们的思想观念中。他们有一种承担精神,把文学跟社会的承担结合并反映到作品中。”在对包括夏衍在内的前辈作家、戏剧家的资料研究中,杨扬也发现这样一种精神承袭于何处:“我们的文学有这样一种传统,从1949年直到今天,在中国的土壤中,文学的现实感、责任感从来没有缺席。”与此同时,陈思和感受到的也是一种传统的赓续:“作为迅速发展的大都市,从都市风格到都市文化,以及上海作为一座经济城市在金融和工业上的发展,在之后的50年代、60年代的一批作家笔下均有呈现,这些作家形成了都市、工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多元创作群体,这个群体我觉得我们没有很好地去挖掘,这也是一个社会主义文学的遗产。”

Tag关键词: 他们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