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变态页游大全 > 正文

探访珠三角“无人工厂”: 生产线上的智造变革

时间:2021-01-25 15:42 | 来源:gdsc.net.cn | 编辑:网页游戏私服排行榜

小编导读:劲胜精密自动化生产车间,机器人代替了大部分的工人。南方网全媒体记者孙俊杰摄 数千平方米的车间里,机器轰鸣。 在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50台机器人有条不紊地运转着,抛光、打磨……不到2

  嗡!在利迅达的车间,机械手从工作台上抓起水龙头毛坯,在抛光机上细细打磨。这是霍锦添和团队花了7年时间打造的成果。霍锦添梦想着,有一天,这些机器人遍布“世界工厂”大大小小的车间厂房。

  东莞德尔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辛创算了一笔账:以传统的手机电池全自动化生产线为例,平均生产效率较2012年的人工生产线提高了超过10倍,当时一条生产线需要33名工人,如今只要三四人。2012年,公司从深圳落户东莞大朗时,年产值1亿元,流水线上有500余名工人。而随着自动化改造的推进,工人人数未增加,2016年的产值却达到5亿元。

探访珠三角“无人工厂”: 生产线上的智造变革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报告显示,中国已连续第四年成为世界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全球每卖出10台机器人中,就有3台销往中国市场。“引入自动化生产线,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将是智造转型的必然趋势。”霍锦添表示,去年以来,公司旗下的机器人在汽车、手机等行业迅速打开市场,销量快速增长。统计数据也证明了霍锦添的判断:今年一季度,广东工业技术改造投资637.83亿元,同比增长41.7%。

  在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50台机器人有条不紊地运转着,抛光、打磨……不到20秒,一个个打磨好的手机外壳“出炉”。在偌大的车间里,偶尔有两三个技术员拿着平板电脑在遥控机械手和六轴机器人、钻削加工中心穿梭,很难再见到人影。

  前不久,他签下一笔960万元的订单,合作方是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他们要把珠三角的“无人工厂”复制到湖南去。

原标题:探访珠三角“无人工厂”: 生产线上的智造变革

  伴随着“无人工厂”的逐步成型,原本的产业工人逐渐转型到技术、研发等岗位,企业内部掀起了一股“工人转型”的热潮。

  各种工业机器人搅动着越来越多企业老板的神经,霍锦添便是其中之一。早在几年前,他就敏锐地捕捉到:自动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机器人产业会迎来巨大的市场!2008年金融危机,这位佛山不锈钢行业的企业“大佬”独自前往欧洲,踩着厚厚的积雪,找到了意大利的机器人系统集成龙头企业,最终达成合作,正式进军机器人集成系统领域。

  机器人来了,产业工人去哪儿?

  两年前,当企业开始建起“无人工厂”时,李勇军主动请缨,申请调到技术岗位,成了操纵机器的技术工人。经过培训调岗,李勇军现在成为劲胜精密的研发工程师,参与到企业各项研发中。

  自动化的“无人工厂”已经初现雏形,黄孟华的同事们把这里形容为“不会流汗的车间”。

  “人脑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劲胜精密自动化生产车间,机器人代替了大部分的工人。南方网全媒体记者孙俊杰摄

  德尔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线于今年5月正式投产。看到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机床运转顺利,辛创放下心来。“一组电池的重量是一吨,人工作业根本不可能实现,新的生产线也彻底与繁重的劳动告别”。

  数千平方米的车间里,机器轰鸣。

  当李勇军正在埋头编程时,佛山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霍锦添正在为招揽机器人专业人才而伤脑筋。

  22岁的黄孟华紧盯着电脑操控屏,行走到机械手矩阵中,检查运行轨迹。在这个无尘、无噪音的生产车间里,黄孟华站在机器旁和记者交流,完全不用提高音量。

  被改变的产业工人

  趁势而上,霍锦添筹划着下半年推出智能制造第三方平台。他计划在佛山顺德以及东莞设立两大平台,每个平台拥有100—200台机器人,承接通用性较高的工序。

  “劲胜精密在实现机器换人以后,很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在黄河看来,机器人和产业工人不是简单的谁替代谁的关系,加工制造生产一线的工人减少了,技术工人却越来越多。

  企业家的新梦想

  “不会流汗的车间”

  走进劲胜精密的车间,记者的第一反应是:壮观!排列整齐的机器方阵间,大小不一的蓝色机械手不知疲倦地转动着,智能自动配送小车送来的各式材料,被精准而迅速地放到生产线上……

  为了“无人工厂”自如运作,李勇军和他的同事们把大量功夫下在了外人看不见的地方。目前,机械手使用的各种自动程序,多数是工程师们开发的。

  “我们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线上的50多名一线工人,都是90后的大学生。”辛创自豪地说,“这些大学生现在是一线工人,但是公司是按工程师的规划培养这些年轻人的,与生产线密切接触,你才能知道什么环节需要改进。”

  打造“无人工厂”样板车间

  机器人“统治”的生产线

  2013年底,李勇军和父辈一样怀揣梦想,来到东莞的车间,成为劲胜精密的一名流水线工人。“12个小时内不停歇地重复一个动作,每个月仅有3000、4000元工资……”单调、乏味的工作状态,至今让李勇军印象深刻。

  “接下来,我们要转型,从生产制造型企业变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黄河信心满满地说。

Tag关键词: 变革  线上